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校友工作

1961级高71班

1964年校内合影

班级介绍:

1961年入学,1967年毕业,学制6年。1963年按专业分班,1968年分配,简称高七。班级人数为25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6人。班主任和辅导员分别为王伯翰、陈秉中。

生源情况:

生源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四川、辽宁、吉林、湖南、江西、云南等地,另有一位印尼华侨。

班级格言:

感恩清华不负韶华,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班级故事:

在校期间,除学习理论知识,还经历了学校工厂劳动、“上庄”支援三夏、沈阳高压开关厂实习、国庆阅兵和四清运动,学工、学农、学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工农兵相结合。毕业分配时,同学们服从国家需要,走向基层、走向边疆,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高七同学在延安枣园合影(1966)

高七是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集体,学习风气浓厚,人才济济、勇攀高峰。同学中大部分在电力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凭借努力工作和出色的业绩,成为本单位的骨干,有的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埋首科研取得重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高七有博士1人、硕士2人、出国留学1人;出国交流学者3人;获得教授级高工职称8人、获得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职称8人(其中1人双高职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人;担任国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主要领导9人、政府部门领导1人、企业总工程师和行业技术专家12人。涌现出国电南方公司副总经理张恒伟、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员孙广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等杰出代表。同学们为祖国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南方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恒伟(右一)在天生桥水电站工地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孙广生(右一)参加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宇宙反物质探测项目

电力系统和直流输电专家李立浧(右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忆在校的日子,让人难忘的首先是庄严的大礼堂,每当我们校庆返校在大礼堂前合影留念时,总会回忆起当年在这里聆听校领导报告的场景。清华校领导的报告条理清晰、特色鲜明、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我们入学第一年的开学典礼在大礼堂举行,听取蒋南翔校长的报告,第一次听到“清华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和“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两句响亮的口号。以后我们多次听了刘冰、何东昌、艾知生等校领导的报告,无论是国内外形势还是学校大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记得年事已高的马约翰教授在关于运动与健康的讲课中,讲到他用冷水和热水交替洗浴的健身经验,让我们十分惊叹。

清华的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他们所编写的堪称经典的教材和讲课的风采使我们终生难忘。有的同学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讲义(油印)和教科书,视若珍宝。

同学们听课热情极高,早早来到教室,抢占前面的座位,生怕漏听一个字。晚到的同学则将座椅前移,将讲台围的水泄不通。有时上节课还在西区化学馆,下节课要赶到东区系主楼,同学们快步如飞如竞走一般,就是为了占一个好座位。

“注重基本概念;思路清晰、严谨、逻辑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些极富清华特色的治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抚育我们成长。

陈汤铭老师说,“学一门电机学就可以走遍天下”。陈凯老师说,“学生不需要金子,要学点金术”,“读书要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最后都撕掉”。清华培养学生,不仅仅限于知识,更注重能力和素质,注重治学理念,让我们在工作中获益匪浅。

高七同学与高压教研组(前排左起)谈克雄、王昌长、钱家骊、吴维韩、吉嘉琴、陈才敏六老师合影(2017)

清华崇尚体育,“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融入到清华人的血液中。记得当年,排球是校园里最为普及的体育项目之一。每到下午课后的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到八饭厅门前,或围成圈打,或到排球场上打比赛,人声鼎沸、场面壮观。由于体育课上老师所教的排球基本技术和战术非常到位,同学们打起来满是那么回事。1964年学校举行全校排球联赛,电机系临时组队参赛,高七有三人入选。最终,电机系队以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清华范儿。

我们永远怀念清华岁月,怀念老师们同学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高七同学热爱清华,以母校为荣!为母校争光!清华园,理想腾飞之地,永远的家!

2017年毕业50周年二校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