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至22日,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于上海举行。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监事陈晓芬,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明林,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市场监管处处长魏平,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会长、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旭,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以及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的50余名委员代表和近千名嘉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会议及相关活动由央广网全程直播,线上累计观看人次超100万次。
在8月21日的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通过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康重庆当选为主任委员,盛明当选为常务副主任委员,蒋迎伟、郭琦、安娜、凡鹏飞、朱炯、韩冰、费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由主任委员提名,专委会聘任周荃为秘书长,赵洪、李建锋等为副秘书长。
会上,主任委员康重庆教授代表虚拟电厂专委会做表态发言。他指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其发展,多项政策密集出台,为其明确了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未来,专委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凝聚行业共识,构建产业生态圈,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机制创新,加快标准制定与特色示范应用,助力虚拟电厂向标准化、规模化和数智化方向迈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陈晓芬监事表示,专委会筹建程序合规完备,文件材料完整有效,选举过程公开透明,符合研究会章程及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专委会聚焦行业资源整合,汇聚产学研力量,推动虚拟电厂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未来能源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
史玉波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我国能源转型也进入关键阶段。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虚拟电厂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此次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研究会服务国家战略、完善能源学科体系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其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能力与行业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希望专委会坚持政治引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产学研协同,促进关键技术突破与标准建设;推动跨界融合与实践应用,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专委会的成立,为虚拟电厂领域搭建起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未来,专委会将精准对接能源发展需求,凝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通过组织技术研讨、会议活动、开展案例示范等多元举措,为虚拟电厂产业营造优质发展生态,助力我国能源事业迈向绿色低碳新征程。

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颁发聘书

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8月22日的虚拟电厂高峰论坛上,史玉波理事长以视频方式,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向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致辞。随后,朱明林副主任、葛东波副主任、魏萍处长、顾春华校长、梁旭会长分别针对上海市虚拟电厂的战略布局、建设成效、市场环境、实践规划、发展路径致辞。

史玉波理事长(上左)、朱明林副主任(上中)、葛东波副主任(上右)、魏萍处长(下左)、顾春华校长(下中)、梁旭会长(下右)致辞
论坛期间,备受行业关注的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成立授牌仪式举行,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向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授牌,为这场聚焦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的盛会再添亮点。

康重庆主任委员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专委会授牌
在主题演讲环节,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盛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郭琦,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分别以“擎旗领跑·聚势赋能——上海超大城市虚拟电厂实践与创新”、“南方电网虚拟电厂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虚拟电厂的国内外实践与发展方向”为题做汇报。其中,康重庆教授重点介绍了虚拟电厂技术与模式的国际动向,并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虚拟电厂发展的异同点,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整合、市场准入和商业模式三大核心挑战。最后,康重庆教授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及上海、浙江虚拟电厂二次调频辅助服务等国内案例,提出技术要“硬核”、政策要“灵活”、标准要“先行”的虚拟电厂发展路径,为行业升级提供了理论指引。

盛明副总经理(左)、郭琦副院长(中)、康重庆教授(右)做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结束后,康重庆教授主持圆桌对话,各界嘉宾代表围绕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优化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形成多项共识,为虚拟电厂从“概念探索”迈入“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借鉴参考。

康重庆教授主持圆桌对话
本次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以闭门磋商破解机制壁垒、以政策解读明晰发展航向、以技术交流碰撞创新火花、以分域探索深挖场景潜力,通过全链条议程、精细化设计,形成政策、技术、市场的顶层共识以及落地细分领域的实践方案,为行业发展锚定了价值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