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校友工作

校友通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通讯 > 正文

卢强教授是著名电气工程教育家,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十年来,他倾注毕生心血教书育人,是清华师生心目中的大先生。为电气工程领域培育了培养了100余名博士、硕士及博士后等一大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包括多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全国劳模。卢强教授也是世界著名的电气工程科学家、国内外公认的现代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担任我国能源领域首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电力系统线性和非线性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灾变防治、数字电力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等方面,均做出举世瞩目的开创性成果,出版了多部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中英文专著,为我国电气科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2年12月23日,卢强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在卢强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电机系将先生生前亲友、同侪、学生,以及业内知名人士等四十人的回忆文章集结成册,形成《天际悬明月山巅映高霞:卢强院士纪念文集》,以深切缅怀这位至亲至敬的“大先生”。目前该文集已经出版,我们会陆续将书邮寄给先生生前亲友、学生,如您曾与先生有过交集或对先生生平事迹感兴趣,请扫描二维码填写信息,我们将届时为您邮寄。

下文各段内容均摘录自《天际悬明月 山巅映高霞-卢强院士纪念文集》,于今日先生逝世周年之际共同缅怀。

周孝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2月23日,我的学长、同志和知交卢强院士不幸因病离世。突闻噩耗,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卢强院士是我国电力系统学科的带头人、电力系统非线性最优控制的开拓者、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我1959年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彼时卢院士已经开始研究生学习,他品学兼优,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待到我1965年毕业时,他已经留校任教。从读书时代至今,我和卢院士相识、相交近60年,情谊满甲子,知音惠人生。在我心中,卢强院士是一位极具魅力、富有智慧和远见的学者。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教育和社会进步等很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卢强院士是一位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精神崇高、情操高尚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我国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逝世令人痛惜,我深感悲痛和失落。让我们将他的精神和事业继承发扬下去,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奇逊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强院士和我都是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大概在2000年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数字电力系统的概念,并对其主要功能、所需进行的基础研究工作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现在看,这一概念和思想在本质上就是后来关于智能电网与智能电力系统的论述。2006年欧洲提出智能电网愿景,2009年美国提出将智能电网提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全面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南方电网提出建设数字电网、构建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新型能源网络等。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申请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书初稿写好后,李成榕教授、崔翔教授和毕天姝教授一起来到清华卢强院士办公室,征求他的意见,特别是他对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的意见。他不仅给予充分的肯定,还给出了全面的指导。后来在我校提交的申报书中,科学问题基本上就是他在我们的基础上凝练的,即“大时间尺度紧密耦合且具有强随机性的复杂电力系统分析控制理论与方法”。卢强院士为我校成功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黄其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伟大的科学家有伟大的人格情操,有不停前进的脚步。卢强院士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开创性成果,除了线性和非线性励磁控制之外,还包括电力系统灾变防治、数字电力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等领域。他为我国电气科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我认为最能代表他科研精神与品格的工作,还是他在励磁控制研究上的三十年磨一剑。他在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创新使我国成为全世界该领域的旗手和先行者,他名副其实地成为国际公认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穷其一生,为我国能源电力科技和工业发展卧薪尝胆、呕心沥血的家国情怀,更加令人感佩。卢院士的奋斗历程和高洁品德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地感召我们以及无数的后辈。

马伟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12月2日、3日,卢强院士在百忙之中参加有关部门召开的装备技术发展及工程可行性研讨会。会后,卢院士了解到行业内和机关有些人一直对该技术研究不怎么关心、没有明确的意见,感觉到对于我国重大装备,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院士,自己有责任向中央最高领导反映该项目研制取得的突破情况,请求国家领导给予关注支持。卢院士征得电气工程领域4位院士程时杰、严陆光、顾国彪、雷清泉的同意,亲自执笔,字斟句酌,六易其稿,以两院院士来信特有渠道给中央领导人写了一封信。信中首先介绍了这个现代舰船标志性技术,这一项我国为数不多与西方同时发展的高新技术装备,带有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的系统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我国舰船的顺利研制,还可以推广应用于武器、航天、列车等军民用领域,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战略性工程,不可犹豫不决、耽误时机,希望有关部门给以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卢院士等建议:国家应该尽快立项,进行工程化研制。中央领导圈阅了5位院士的来信,并批转给有关领导,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3年春节前夕,卢强院士临时接到海军工程大学召开某重大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的通知,果断取消自己项目组的重要节点安排,赶来武汉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我们项目主持成果鉴定。卢强院士和参加会议的40位院士及国内各个学科的100多名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卢强院士希望团队千万不能解散,要为工程应用和成果推广继续努力奋斗。他呼吁领导机关:“科学问题的决策要多听科学家们的意见,作战装备的需求应该倾听一线作战部队的呼声!”他们的呼声引起了军委和总部机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给团队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加速推动了我国电磁能武器装备的集群式突破和未来作战方式的变革。

程时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记得,

20世纪80年代,

万物复苏,春雷乍响,

先生搁浅十年的事业巨轮再次起航!

当时清华三个家庭一间房,

为与星辉赶趟,他时常在深夜搬出两把凳子,

静悄悄地蜗居在厨房里,

刚毅的身影做伴如豆的灯光,

推导公式,激扬文字,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他率先将电力系统与现代控制理论深度融合,

完成了电力行业的新篇章:

《输电系统最优控制》——开辟了新的学科方向!

他成功研制出最优励磁控制器,

显著增加了机组发电量,福惠东方!

吴复立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

先生——一个清华人,一个世界级的学者,一生献身于电力系统、电网和能源发展的前沿科研和教育。他的老师,他本人及他的学生们,薪火相传,历经数代的努力,持之以恒,为中国,为工程,为全球的能源和环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想与先生的相处,深感其为人忠诚,待人谦虚,乐于助人。在此借用文天祥正气歌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敬佩之心——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先生是一个真正的由中国文化所熏陶培养出来的有良知、有责任感的读书人,作为同辈与同行,先生在我心目中,其功业徳行,又岂只限于电学一隅而已呢?

江毅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深切缅怀恩师卢强院士:

授业以严待人以宽,德艺双馨育后进;

音容宛在浩气长存,恩师教诲永铭传。

胡晓明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数学系教授

卢强老师是一位在控制领域和电力系统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学者。他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影响深远,而且在实践中也被广泛推广。卢强老师为中国和瑞典两国的学术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多次访问瑞典,并且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的离世给学术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他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程代展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卢老师虽然学富五车,但仍然一生孜孜不倦地探求新知。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是,2003年,卢老师和我们一起到瑞典参加中瑞双边会议。当我在飞机上迷迷糊糊,睁开惺忪睡眼时,却发现身边的卢老师正打开一个小本记英语单词。坐长途飞机的疲劳是人所共知的,而作为一个已经闻名遐迩的院士来说,还能这样刻苦努力地抓紧时间学习真的是难能可贵。这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李耀强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我是在基于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校企合作中真正认识和了解卢老的。中盐集团是一个传统盐业企业,我国盐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单纯依靠盐的生产销售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产业亟须升级。对此,中盐集团一直在探寻盐行业如何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创造新的价值、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卢强院士团队研究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盐穴资源综合利用高度契合,在我们看来正是创新盐行业价值的一个方向,由此与卢老开始了合作。

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卢老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勤奋、非常认真的人。有两件事使我记忆犹新。一次是在2017年12月,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刚刚启动,我们一起在金坛参加奠基仪式。当时正值隆冬腊月,天气十分寒冷,卢老不畏严寒,穿着单薄的商务正装,精神矍铄地致辞,和我们一起对项目培土奠基。另一次是2021年9月,储能电站即将发出第一度电,当时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发展阶段,多地处在严格管控之中。卢老克服各种不便,仍然亲自到金坛现场,指导并见证了储能电站第一度电的成功发出。这些细节,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事业的深厚感情。

赵争鸣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大约在1999年4月,我正在香港大学实验室工作,突然接到卢老师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在3月份全国两会上做了个大会发言“向西部进军”,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准备开展“开发大西部”计划。他要我赶快回校参加这个工作,准备搞一个“太阳能沙漠绿洲生态系统”的具体项目。我一听当即就赶回了学校,立即在卢老师的带领下,在系里成立了一个“太阳能发电应用”科研小组,经过日夜兼程,结合西部地区的需要,完善和开发了四项关键技术。2000年4月—2001年6月,清华大学和新疆计委联合立项了项目“新疆和田皮山县太阳能沙漠绿洲生态系统”,包括建立5座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以解决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没用过电、没喝过干净水的状况。该工程于2001年6月全部完成,该村从此告别了无电年代,告别了喝“涝巴水”时代。项目的成功在当地、在新疆乃至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项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得到了西部地区人民的真诚欢迎,他们特别为此事自发地在村里立了一个碑,以汉语和维吾尔语记述了该示范工程的实施经过,昭示后人;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走近科学》《走向西部》,北京电视台的《经贸科海》《早间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分别对该项目成果作了专门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在卢老师的策划和领导下完成的。应该说在当时,能看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实际做到这样规模的工程示范,在国内还是首次。卢老师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对我国后来以光伏为主力的新能源发电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阮前途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7年是很值得我怀念的一年。那一年在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通过了毕业答辩,这当然是大事。但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那一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按照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上海电网夏季用电负荷紧张、故障频发的特点,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电监委、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会办,在6月20日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市性的针对电力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联合演练。涉及政府、电力、公安、金融、交通、医院、商场、通信、工厂等十多个部门与行业。这样规模的演练,按当时的了解,实际上在国家层面上也是第一次。卢老师是这一次演练的专家组组长,作为他的学生的我出任了电力系统部分反事故演练的现场总指挥。从方案的制订到实施,其中各种细节的考量等,卢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并在最后演练结束给出了高水平的评估意见。随后卢老师和我一起接受了各路记者的采访。第二天一早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早新闻节目播放了卢老师和我接受采访的录音。当年收听这个早新闻节目是上海人上班路上必备的节目。我也不例外,每天是一上车就收听的。听完新闻后我接到华东公司一位领导的祝贺电话,尤其称这一天“浦江两岸全是你们师徒两人的声音了”。祝贺之余,其羡慕之情溢于言表。16年过去了,许多演练的细节都已经记不清了。但每想起这个情节就让我觉得很温馨。有老师做后盾的那种安全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太难得了,难以言表。

后来,我们把这个反事故联合演练的成果总结成了城市电网灾变防治系统的建设。2012年,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卢老师居功至伟。

谢邦鹏

国家电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首席数据师

博士毕业后,我没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是在供电基层做了多年的技能、技术类工作。工作性质的不同,让我内心始终有点愧对卢老师多年学术教诲的感觉。没承想,2014年初,卢老师听闻我扎根基层工作出色,他非常高兴,还特意录了两遍录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青年才俊扎根于生产一线,不但不是轻用人才,反而是锻炼和造就能担当未来大任的精英之正道,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沟通与交汇。”这段话,鼓舞我至今。

2021年4月,我和师兄夏德明相约借校庆之机,赴京看望卢老师。那一天老先生兴致很高,当听说我、夏德明、叶俭三人先后在同一年获得了全国劳模等荣誉时,他笑着说:“清华的教授培养的学生,能够培养出同一年三个全国劳模这类荣誉的,估计我是第一个咯!”

—— 分享 ——

上一篇:天际悬明月 山巅映高霞——怀念我的恩师卢强先生

下一篇:清华大学浙江校友会电机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圆满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