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清华大学电机系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电机系校友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机系微信公众号

校友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本科生微信二维码

北京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院微信公众号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梅生伟教授

梅生伟,男,汉族,河南新野人,1964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兼能源电气学院院长,杰青,长江学者,IEEE和IET Fellow,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大型风光发电调控”学术带头人,国家能源局储能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盐盐穴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长江三峡能源公司首席专家,黄河水电公司多能互补及绿色储能实验室主任。主要因为在新能源和储能方面的杰出贡献,2023年8月26日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评审通过,决定授予梅生伟202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梅生伟教授长期从事大规模新能源安全输送、高效消纳和清洁存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广泛推广应用。

【主要科技成就】

(1)大容量新能源电力远距离安全输送技术。提出了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和复杂电网自组织临界理论及分析方法,发明了交直流混联系统脆弱元件和危险故障路径快速辨识技术,研制了大型同步发电机组非线性鲁棒励磁/调速工业控制装置和连锁故障主动阻断平台,应用于我国西电东送主要输电通道,保障安全输送新能源电力1.4亿千瓦以上。成果获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和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大规模新能源高效消纳理论与技术。创立了工程博弈论,解决了面向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多主、多日标、不确定系统优化调度控制科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工程博弈论”列入“控制科学与工程”下的学科新方向 (F030416);研发新能源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鲁棒一体化调控平台,应用于青藏等地700多座风光场站,近五年消纳新能源1300亿度,为解决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力安全经济消纳难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成果获2018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和中电联电力科技创新大奖(第一完成人)。

(3)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及关键装备。提出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路线,主持研制非稳态压缩机、低㶲损换热器和宽工况空气透平机等核心装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备技术体系。主持建成国家储能示范工程“江苏金坛 60MW/300MWh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完成商业化运行,迄今累计安全运行406次,调峰电量1.6亿度,电-电转换效率稳定在62%左右,较美国McIntosh补燃式电站提升7个百分点,实现了我国在世界压缩空气储能行业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双引领。成果获2019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创会42年来首个技术发明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梅生伟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梅生伟教授出版专著10部(英文2部),教材2部,发表期刊论文512篇(SCI262篇),他引2.8万余次;ESI高引论文7篇,F5000论文5篇。专利175项(美国专利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

梅生伟教授介绍青海大学太阳能基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梅生伟教授师从卢强院士,他秉承清华大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先后7次荣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和良师益友奖,3次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此外,自2003年起,他即奋战在国防科研和支援西部第一线,入选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和中宣部最美科技工作者100名宣传人物。

梅生伟教授在青海大学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示范基地

【何梁何利基金奖】

何梁何利基金奖是由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卓越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

梅生伟教授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合影

梅生伟教授青海大学科研团队合影

—— 分享 ——

上一篇:从电力工程“灭雷者”到电力基础材料“探路人”——访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何金良教授

下一篇:电机系召开2024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

关闭